当前位置:首页  /  美容百科  /  航空兵战区一首的歌官兵空军(鲲鹏空军战区官兵冰雹)

航空兵战区一首的歌官兵空军(鲲鹏空军战区官兵冰雹)

分类:美容百科 32
青春是一首奋斗的歌——聆听西部战区空军航空兵某师3名官兵的强军故事近日,西部战区空军航空兵某师举办“九天鲲鹏·全域砺剑”故事分享会
来自该部不同岗位的几名官兵走上讲台,讲故事、谈见闻、说感悟,分享强军路上的奋斗经历
“用身边故事激发胜战力量,在感同身受中达到育人效果”
今年以来,该师结合主题教育创新“分享式”教育模式,用故事鼓舞人,用精神激励人,如春风化雨般滋润官兵心田,激发奋进力量
在官兵的讲述中,有激昂的战斗,有平凡的坚守,也有无私的奉献
一个个感人的故事,温暖又充满力量,触动官兵的心灵
青春是一首奋斗的歌
我们向读者推荐3名青年官兵的故事,一起感受强军洪流中朵朵浪花的奔涌
(解放军报记者杨明月、特约通讯员刘书推荐)我伴“鲲鹏”腾云起■西部战区空军航空兵某团副团长 冯玮“只是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再也没能忘掉你容颜
”正如歌曲《传奇》唱的那样,当我第一次在航展上看到运-20时,就被它庞大的身躯、流畅的线条深深吸引
没想到,后来我竟参与了它的改装,见证了它的成长
2015年5月,空军启动首批运-20飞行员遴选工作
作为一名成熟的轰-6K机长,我主动报名参加选拔
2个月后,获准参与改装运-20的消息传来,我兴奋中又有了顾虑
当时,妻子已经怀孕,参与改装,意味着我难以兼顾家庭
一头是事业,一头是家庭
已过而立之年的我,一时间难以抉择
“不要多想,就想想你当初的梦想、现在的使命
”我拨通了初教机教员的电话,他这样激励我
另一通电话的那一端,妻子的鼓励让我安心:“家里你放心,我和宝宝在家等你
”换装就是换脑
运-20是一个“跨代”机型,改装过程艰难复杂
老机长们都说:“许多观念被完全颠覆,改装运-20不亚于重修一个学位
”研究航理、改装训练……那段时间,我张嘴是程序,闭眼是座舱,伸出手就能摸到电门,连做梦都是在飞行
2016年1月,妻子即将分娩,我面临着关键的阶段考核
组织允许我延考,妻子主动做我的工作:“考出好成绩作为孩子的出生礼,为孩子做一个好榜样
”事有巧合
完成改装当天,女儿出生,妻子为她取了个小名叫“虫虫”
我们的家在湖北武汉,武汉方言中,“虫虫”和“鹏鹏”同音
妻子希望女儿能像“鲲鹏”运-20一样,破茧成蝶,展翅高飞
运-20还有一个昵称,叫“胖妞”
历经300多个日夜,我们终于盼来“胖妞”的起飞
总师唐长红满怀深情地说:“‘胖妞’就像咱闺女,现在我们送她‘参军’
”“胖妞”参军,实现了几代航空人和空军人的梦想
科研人员用9年时间把它从概念变成了装备,展现了“中国速度”
作为首装部队,更要把国之重器飞出战斗力,彰显“中国力量”
如今,运-20列装我部已经6年
6年来,我们和“胖妞”一起上高原、越戈壁、飞远海,完成了伞兵空降、远程投送、受阅飞行等任务,甚至飞出国门,执行了一次又一次重要任务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发生
2月13日,我们驾驶运-20执行紧急空运任务,经过数小时飞行,穿越黑暗,迎来黎明,于上午9时许降落在武汉天河机场跑道上
“鲲鹏”展翅,使命必达
这是运-20运输机首次参加非战争军事行动
国之重器,出现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作为一名“鲲鹏人”,那一刻我的自豪感、责任感油然而生,奋斗目标更加坚定
古人云:“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我坚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会和“鲲鹏”一起,飞得更高更远,去完成伟大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创造属于我们的传奇
写下无悔的诠释■西部战区空军航空兵某团机械技师 蒲帮明坚毅、担当、奉献……这些词语常用来形容中国军人
我想用3段亲身经历,谈一谈自己对军人的理解
我有一份病例,上面这样写着:患者腰椎爆裂性压迫性骨折,右脚踝关节面粉碎性骨折
2014年7月,我在工作中不慎摔伤,在医院里整整躺了105天
躺在病床上,我问医生以后还能不能跑步,医生这样回答:“跑步?你能站起来正常走路就不错了……”出院后,组织安排我评残
拿到残疾军人证的那一刻,我百感交集
当时,年幼的女儿正在学走路
看着她跌倒了爬起来,再跌倒再爬起来,我的心里仿佛也有什么东西被点燃
我开始和女儿一起学“走路”
慢慢地,她学会了走路,我的腿脚也变利索了
我又想起医生的那句话,“跑步?你能站起来正常走路就不错了”
我真的再也不能跑步了吗?此后半年里的每一个夜晚,我都出现在足球场
一步一颠、三步一摔,摔倒了爬起来,爬起来再摔倒,我成了足球场上的一道“风景”
100米、400米、3公里、5公里,再到营区的环场路,我拖着一条被医生判了“死刑”的腿,跑了下来
去年年底体能考核,3公里跑课目我的成绩是12分05秒,总成绩是403分
我想告诉大家,军人的字典里没有“不可能”3个字,只要有信念、肯坚持、敢拼搏,就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
我终于又回到战鹰身边
2019年夏天,我随队参加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的训练
期间有一件事,我至今想来都很感动
一个夏日午后,我们一个机组在外场加班排除故障
突然间,狂风大作,从雨滴到冰碴、再到冰雹,从天而降
当时,我们正在飞机机背上工作,口盖来不及扣上
为了避免冰雹砸坏飞机内部设备,一名战友直接趴在口盖上方,任凭冰雹砸在身上也纹丝不动
冰雹下得突然,我们来不及给所有飞机盖蒙布
正着急时,战友们乘坐大巴赶来
车门一开,他们如潮水般涌出,人手一床自己的被子,爬上飞机铺在机背上
等到冰雹停了,大家相互一看,禁不住都笑了——每个人不是头上一个包,就是脸上一块青,所幸均无大碍
其实,冰雹来袭时,我们并不知道会持续多久,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保护战鹰,没有考虑个人安危
那一刻,虽然身上被浇个湿透,但我心里却是暖烘烘的
这就是我们机务兵,战鹰就是我们的命
去年,我跟机前往某地域执行任务
恰逢“七一”,兄弟单位组织了一场演出,其中播放了一段他们执行任务的视频
通过视频我才知道,他们来自新时代卫国戍边英雄群体所在部队
在雪域高原执行任务,因为没有固定营房,他们有时就在1米高的石壁下和衣而眠
大雪封山物资补给困难,他们曾经用3天的物资坚持了10天……雪峰耸立,大河冰封,就是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面对严峻斗争考验,他们却迸发出惊人的战斗力
望着大屏幕,我转身问身旁的一位战友:“这么苦,你们是怎么坚持下来的?”他笑了笑说:“我们的任务,就是守界碑
我们有多拼命,祖国和人民就有多安心
”不同的战位,不同的姿态,每一名中国军人对“军人”二字都有自己的理解,都在用无悔的选择和坚定的行动写下属于自己的诠释
战位在哪里就奋斗在哪里■西部战区空军某场站医院卫生员 杨宗雪站上讲台前,单位的战友们曾打趣说:“杨班长,你在那么多岗位工作过,该怎么介绍自己呀?”参军十多年,话务员、护士、文书,这些岗位我都干过
我一直认为,无论岗位在哪里,我都是一名冲锋的战士
就像入伍之初我许下的心愿,要成为一名巾帼不让须眉的好兵
刚入伍时,由于记忆力较好,我被分到话务连,同时也迎来军旅生涯第一个挑战——学习标准普通话
我的家乡口音比较重,战友们两三遍就能读准发音,我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勉强跟得上学习进度
话务员业务对耳功、脑功、手功要求很高,要背记大量的电话号码、番号和代号,还要一一对应单位、人名和职务
起初,我不能按时完成训练,急哭了好几次,所以只要一有时间就抓紧背记,厕所、浴室都成为我的“学习场所”
后来,我被推荐参加全军话务员比武,被原济南军区空军司令部评为“优秀话务员”
军队编制体制调整改革后,我从话务员转岗成为卫生员
卫勤业务和话务工作“八竿子打不着”,我能做的就是努力学习
一次,在没有培训人员共同训练的情况下,我试着给自己扎针训练
战友看到后很心疼,后来一有空她就陪着我训练
长期从事话务工作,我的腰椎出了问题
可卫勤工作除了久站久坐,还需要搬运伤员或物资
我一边进行理疗,一边适当开展力量训练
战友送给我一条腰带帮助缓解疼痛,只要工作时我就戴着
那条腰带如今已经磨损得不像样,但我仍然珍藏着,当作自己拼搏的见证
随着业务能力不断精进,我不仅能单独完成值班任务,参加抗震救灾等大项任务的医疗救护保障工作,还考取了主管护师资格证书
前不久,我毛遂自荐担任单位的文书
与战友的交谈中,我学到很多新知识
不同岗位的磨砺,让我从一名新兵逐渐成长为复合型骨干
正如母校原白求恩医务士官学校的校训所言,“热忱负责、精益求精”,就能在平凡岗位成就精彩人生
(文字整理:李超、黎家汝、解放军报特约通讯员刘书)作者:杨明月 刘书等来源: 解放军报
航空兵战区一首的歌官兵空军(鲲鹏空军战区官兵冰雹)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猜你喜欢

全部评论(0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