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护肤产品  /  请您这份特刊有益新春指南(微软这份请您编辑器特刊)

请您这份特刊有益新春指南(微软这份请您编辑器特刊)

分类:护肤产品 35
新春将至,龙行龘龘
为保障广大市民平安祥和欢度春节,泰州市检察机关以高质效公益诉讼检察履职抓源治本,开展公益损害预防
即日起特推出“平安喜乐过大年 公益守护在身边”专栏,今天请看第一期——新年焕新颜,这份美容避坑指南请您查收
春节临近,不少女性都想“颜值升级”,美美地过年
部分美容机构也打出了铺天盖地的宣传,吸引着广大女性的目光
遍布大街小巷的美容店铺、品类繁多的美容项目,如何谨慎选择、避免“踩坑”?检察官梳理了这份消费提示,让你美的安全、美的放心
资质要核实,不是所有机构都能做“医美”
“水光针”“肉毒素”“超声炮”“热玛吉”······这些高频出现在美容机构服务清单中的项目,实际只有具备资质的医疗机构才能开展
根据《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等规定,医疗美容是指运用手术、药物、医疗器械以及其他具有创伤性或者侵入性的医学技术方法对人的容貌和人体各部位形态进行的修复与再塑
一般而言,侵入式的美容项目属于医疗美容范畴,从事医美项目需要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
所以,在选择美容项目时,首先要区分是生活美容还是医疗美容,如涉及医疗美容,一定要核实机构是否具备资质,不能轻信商家推销或广告宣传
案 例
泰州医药高新区检察院在开展医美行业违规经营公益诉讼专项监督中发现,部分生活美容机构在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情况下,违规开展注射类、光电类等医美业务,操作场所的环境卫生、操作人员的资质、所使用的器械等都未得到有效监管,存在较大的人身安全隐患
检察官提醒:有的美容机构在店面、微信朋友圈、抖音、小红书等平台发布医美产品的广告、实际操作的照片视频等来吸引消费者;有的美容机构仅针对熟客推销美容项目
但不论哪种营销模式,消费者在选择时一定要了解清楚项目的性质、核对机构和操作人员的资质,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产品要留心,高价化妆品也隐藏风险
“店内专供,市面上买不到”“效果显著优于同类化妆品”……这是美容店推销化妆品的惯用话术,这些产品确实在市面上不见踪影,即便真的效果显著,是何原因也值得推敲
售价高昂不提,其中添加的成分是否安全更值得消费者警惕
《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对化妆品中的禁用组分(如糖皮质激素)、限用组分以及重金属、微生物等检出量均作了明确规定
比如添加违禁成分糖皮质激素等,短期内可能出现使皮肤光滑白嫩的假象,长期使用可能导致依赖性皮炎,一旦停用会出现皮肤瘙痒乃至溃烂等不良反应
案 例
泰州医药高新区检察院针对美容机构开展专项调查中发现,美容机构销售的化妆品普遍价格偏高、产地集中
调查中发现的某品牌的精华、晚霜化妆品,价格高昂,远高于市场正规化妆品的售价
检测发现其中违规添加糖皮质激素曲安奈德,重金属汞超标上万倍,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该院也及时督促行政机关对相关产品进行下架处理,并追溯产品源头,形成链条打击
检察官提醒:化妆品一般而言作用温和,只是起到辅助作用
对于具有夸大效果、甚至宣称数分钟内立即见效的,消费者一定要理性对待
有的美容机构通过当场邀请试用,展示“强大”功效,很有可能就存在违法添加问题
消费者要注意通过官方平台查询化妆品的相关资质,核实是否系正规厂家生产、有无取消备案、有无受到行政处理等情况,避免花费高昂价格买到低劣产品,造成安全风险
广告应明辨,夸张宣传、制造焦虑不可信
“丑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习惯了丑的样子”……这样制造“容貌焦虑”,甚至进行功效、安全性方面的夸张、虚假宣传的广告内容,让人触目惊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医疗广告管理办法》《医疗美容广告执法指南》等的规定,医疗美容广告属于医疗广告,未经审查,不得发布医疗美容广告和相关药品、医疗器械广告;广告不应含有制造容貌焦虑、违反公序良俗以及表示功效、安全性的断言内容等
消费者看到这样的广告要留心分辨,不能陷入商家的宣传陷阱
案 例
泰州医药高新区检察院针对美容广告开展专项调查中发现,有的医美机构公开发布“不要丑着过年”等制造容貌焦虑、违反公序良俗的宣传广告语;有的医美机构对相关抗衰项目宣传使用“顶尖”“不打针、不吃药、不手术、无恢复期”“作用30分钟,效果30%,吸收率10N”等表示功效、安全性的断言内容
部分生活美容机构也存在不当宣传的问题,如将个人面相与运势挂钩,宣扬封建迷信,违背科学常理;如夸大、虚假宣传具有祛斑美白功效的特殊化妆品,使用无法提供真实、准确出处的功效数据进行宣传,误导消费者
该院依法督促行政机关推动下架整改违法广告,维护良好市场竞争秩序
检察官提醒:医疗美容属于医疗范畴,具有一定的风险和不确定性,消费者不可盲从跟风,更要“擦亮眼睛”,不能被虚假、夸大的广告内容误导,特别是未经审批,内容中未标注医疗广告审查证明文号的医美广告,要提高警惕、不能轻信
充值需谨慎,闭店跑路追钱难
当前美容机构遍地开花,经营不善、店面转让引发的纠纷不在少数,即便是所谓“连锁”机构,也同样存在风险,更不乏有些黑心商家“收割”一波后卷款跑路
美容卡充值动辄数千上万,资金损失的风险较大
根据《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管理办法(试行)》《江苏省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等的规定,单用途商业预付卡是指从事零售、居民服务业等的企业法人发行,仅限于在本企业或所属集团、品牌体系内兑付货物或服务的预付凭证,预付卡不得设定有效期
经营者未按照约定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应当按照要求履行约定或者按约定的优惠退回未消费的金额,并承担利息
经营者停业、歇业或者变更经营场所的,应当提前一个月通知已交预付款的消费者,并按规定承担退款等责任
案 例
泰州市海陵区检察院在履职中发现,某连锁品牌美发店多个门店转账或停业,未提前告知消费者,也未按约定继续提供服务或退回未消费款项
该院向相关职能部门发出检察建议,督促对违法经营行为进行查处,并积极协调解决退款事宜,切实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
检察官提醒:爱美是天性,但追求美丽的同时也要充分考虑自身经济情况,不能冲动盲目充卡消费,也不要过度超前消费,特别是学生群体,切不可贷款美容,避免陷入消费贷陷阱
(供稿:市院六部、医药高新区检察院)
请您这份特刊有益新春指南(微软这份请您编辑器特刊)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猜你喜欢

全部评论(0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