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美容手法  /  钟情电影海报阿巴斯大爱电影(阿巴斯电影钟情电影海报大爱)

钟情电影海报阿巴斯大爱电影(阿巴斯电影钟情电影海报大爱)

分类:美容手法 27
作者 | 十八哥出品 | 壹条电影最近两周的影市,有点平淡
宣传口也翻来覆去,都是唱唱跳跳红红火火拜早年的春节档
要过年了嘛,喜庆的合家欢,应该的
可终究,在咱们【一周海报秀】,还是要聊点不一样的
于是,当昨天刷出这张《24格》的首款海报,十八哥决定本期,咱们就来赏析一下——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
(1940—2016)先看海报,黑白,极简,像是一幅惹人遐想的摄影,又像一首慨叹时光的诗歌——不管从哪个角度,都很阿巴斯
以这部由24段5分钟定格短片组成的电影作为自己的遗作,展现电影每秒24格的最本真一面,相信也是毕生追求电影美学止境的阿巴斯自己,欣然所见的吧
“电影始于葛里菲斯,止于阿巴斯
”热爱电影的人,应该都听过戈达尔这句高山仰止的评价
他在电影语言,或者说电影美学上的造诣,放在整个艺术圈都愈发不思进取的21世纪,更显得弥足珍贵
之前只是醉心于阿巴斯的长镜头与短诗歌,这次过了一遍他的作品年表,没想到他的电影海报,同样值得大书特书一把
咱们按照年代排序,一张一张,看起来
《过客》(1974)阿巴斯的处女长片
黑白色调的海报,可谓精准反映了电影的基调:少年成长中的烦恼、困惑、异想天开,还有带着小清新式的俏皮
反正十八哥看完,对卡奇姆手里的那个相机,始终念念不忘
《何处是我朋友的家》(1987)不同于正式海报的写实,这款版画风海报更让人过目难忘,之形的山路上,那个渺小却坚定的身影
依然是儿童题材,依然是充满生活气息的故事,阿巴斯也总能用最质朴的镜头语言,触碰到人心中最柔软的那个部分
《家庭作业》(1989)还是儿童题材,这回阿巴斯拍了一部纪录片
更加概念化的海报,无论是留白、色调还是削断了的铅笔,都是对主题的点明与延伸
从家庭作业这个极其细微的点切入,又引出一系列值得探讨的社会话题,许多甚至让人不寒而栗
《特写》(1990)据说这是阿巴斯自己最喜欢的个人作品
两款海报都难以割舍,一起放出来给大家看吧
《生生长流》(1992)这款日版海报,好像更能表达出影片哀伤却又不失向上的调性,以及阿巴斯悲天悯人的大师情怀
以90年的伊朗地震为线,与前作《何处是我朋友的家》串联起来——这样融会贯通的作者气质,将在下面这一部达到巅峰
《橄榄树下的情人》(1994)像是一部小说的封面,又像某幅油画的一角
用美哭这样俗套的字眼形容海报,怕是不为过吧
影片又是一部在结构与镜头语言上堪称典范的作品
也与《何处是我朋友的家》、《生生长流》一起成为阿巴斯的“村庄三部曲”
《樱桃的滋味》(1997)这应该是阿巴斯知名度最高的作品了,豆瓣上也不过将将一万五千人点了看过
看过的人里,也有不少说它矫情又话痨
质量如何见仁见智,单就海报而言,也只能说在阿巴斯的作品中,中规中矩吧
《随风而逝》(1999)看到这,对阿巴斯风的海报已经有点摸到套路了吧
但依然,美哭不是吗?《希林公主》(2008)看过的人知道,这部完全实验性质的电影,单论形式,堪称空前,甚至很有可能绝后
海报正是影片主视角的体现——此前的电影,都是人对镜的凝视,而阿巴斯在《希林公主》中,则成了他在镜中,窥视所有凝视银幕的你我
单就此想法,并将之执行,阿巴斯的影史地位便已奠定
《合法副本》(2010)难得的能看到如此艳丽的阿巴斯,大红嘴唇与大红耳环的比诺什,代表了捉摸不透却又令人着迷的女人
但骨子里,依然是阿巴斯式的话痨与无限丰富的电影语言
最后放两首阿巴斯的短诗来收尾吧
“早晨白亮夜晚黑暗中间一抹灰色的忧伤”“一只鸟午夜里鸣叫就算对鸟们来说也不寻常\"
钟情电影海报阿巴斯大爱电影(阿巴斯电影钟情电影海报大爱)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猜你喜欢

全部评论(0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