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法制日报记者 韩丹东“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早已不是一句口号随着各种贷款公司的出现,贷款手续越来越简化,贷款方式越来越多样,贷款发放也越来越快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习惯提前消费,一些整形美容机构也看准这一商机,推出贷款整形业务然而,《法制日报》记者调查发现,看似平常的整形美容贷款业务背后,却是重重陷阱尚未手术已欠下巨额债务“我想不明白,做个鼻子整形手术为什么要贷这么多钱”王娟对《法制日报》记者说今年22岁的王娟在上海市一家保险公司工作去年年底,王娟无意间向一位朋友透露自己准备整形这位朋友立刻表示,她和一家整形机构有合作,可以介绍王娟过去,可以优惠在这位朋友的推荐下,王娟来到上海市一家医疗美容医院这家医院一名自称项目负责人的女士接待了王娟,并为王娟制定了报价在3万元左右的鼻综合手术方案了解王娟的经济能力后,这位女士提出可以帮忙联系贷款公司,用分期付款的形式偿还手术费用,还给王娟计算了贷款3万元每月偿还的金额,声称绝对不会对生活造成影响在这名项目负责人的劝说下,王娟同意用贷款的方式支付手术费用随后,这家美容医院的工作人员拿走了王娟的手机和身份证,向她询问了个人信息,并以操作需专业人员帮助为由,操作了整个贷款过程就这样,美容医院以王娟的名义向多家贷款平台共借款8万元然而,对于贷款数额,王娟并不知情直至贷款平台将还款账单发到王娟的手机,她才发现每月的还款金额远远超出美容医院承诺的金额,贷款数额更是由原来说好的3万元变成了8万元整形项目费用与承诺不符感觉被骗的王娟联系美容医院,称自己有事无法接受手术美容医院的客服人员表示,只需要支付2000元违约金就可以取消手术随后,王娟带着2000元违约金来到这家美容医院,没想到美容医院反悔了这时,距离贷款发放日已过去一个月,贷款公司催促王娟还款王娟给贷款机构回复称,贷款直接打到美容医院的账户,她也没有做手术不过,贷款公司对此并不理会,要求王娟与美容医院协商,尽快还款面临贷款公司催款、美容医院不退款的困境,王娟只能同意做鼻综合手术,但要求美容医院与贷款公司协商,从手术后的下月开始还款手术后,王娟发现自己的鼻子并没有多大变化,但美容医院称半年后才能看出效果,而且贷的8万元已经全部用完事后,王娟向其他美容整形机构咨询得知,自己接受的整形手术并不是鼻综合手术,只是耳软骨加假体,不值8万元王娟再次到美容医院讨说法,却遭到工作人员种种推脱万般无奈之下,王娟拨打了报警电话在民警协助下,王娟拿到了一张7万多元的发票和一张并无自己签字确认的消费清单王娟告诉记者,那张清单上出现了很多自己并未做过的项目,之前所说的“鼻综合手术”变成了“假体加耳软骨和鼻小柱延长”假体也不是之前所承诺的硼体,而是几千元的硅胶此后,王娟多次到美容医院要求退款,均遭拒绝因为证据不足等原因,王娟也难以通过法律途径维权另一边,由于无力承担高额还款,王娟频频接到贷款公司的催款电话,她的家人也被骚扰整形机构多设贷款附加条件王娟告诉记者,她的遭遇并非个例整形贷款还有哪些陷阱?《法制日报》记者在多家整形美容机构进行了咨询记者电话联系了上海市一家整形美容机构,表示自己难以一次性付清高额手术费用美容机构工作人员当即询问是否成年,若成年可以申请分期付款,美容机构有专门合作的贷款平台,贷款直接打到美容机构账户随后,记者电话咨询了分别位于北京、天津、广州、武汉、西安、重庆的6家整形机构,这些整形机构均表示可以分期付款当记者对分期付款表现出疑虑时,工作人员都强调自己是正规美容医院,绝对安全可靠记者发现,有的整形美容机构在推出分期付款时还设置了一些附加条件比如,1000元起贷,贷款金额为手术费用的5至10倍等还有整形机构推出优惠条件,比如零首付,3、6、9期免息等在中国传媒大学就读的杨舒告诉记者,她曾到北京某整形机构咨询双眼皮手术,工作人员向她推荐了分期付款的方式,好在她最终没有做手术,不然很可能陷入贷款陷阱杨舒说,这种分期付款的方式很普遍,对经济能力不足的大学生和年轻人来说,的确提供了方便不过,在读大学生大多社会经验不足,往往容易上当受骗不少整形机构在拉客户时的承诺与实际操作完全不一样,都是一步步引诱消费者上钩“这种分期业务其实是整形机构玩的手段”杨舒说,“整形机构帮客户从贷款平台贷款后,款项全部打到整形机构,之后是客户分期把钱还给贷款平台,与整形机构没有任何关系了”对话:“整形贷”涉嫌侵犯消费者知情权选择权中国人民大学商法研究所所长 刘俊海上海律师 王艳辉记者:目前有很多整形机构推出分期付款服务,介绍消费者向贷款平台贷款然而,一些整形机构没有向消费者告知贷款的具体金额,所贷款项直接打入整形机构账户刘俊海:整形机构以各种理由促使消费者贷款,涉嫌侵害消费者权益,违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一方面,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消费者享有选择权具体来说,消费者可以自主选择通过什么方式进行付款、贷多少钱另一方面,整形机构与贷款公司联合,直接将贷款打入机构账户不符合借贷合同记者:我们在调查中发现,贷款打入整形机构账户后,整形机构往往将这笔贷款用得一分不剩,但消费者根本不知情王艳辉:就这种情况而言,整形机构违背了诚实信用原则,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并且其行为已经涉嫌欺诈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四条规定:经营者与消费者进行交易,应当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第八条规定: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消费者有权根据商品或者服务的不同情况,要求经营者提供商品的价格、产地、生产者、用途、性能、规格、等级、主要成份、生产日期、有效期限、检验合格证明、使用方法说明书、售后服务,或者服务的内容、规格、费用等有关情况记者:因“整形贷”上当受骗的案例不少,消费者一旦遭遇这种情况,可以通过哪些途径、采取什么措施维护自己的权益?王艳辉:首先,消费者应当认清,“整形贷”涉及两个法律关系:一是消费者与美容机构之间的医疗服务法律关系,二是与贷款机构之间的借贷法律关系其次,消费者想要维权,必须弄清在这两个法律关系中,自己的哪些权益受到了侵害,之后才能采取相应的维权措施在与美容机构的医疗服务法律关系中,消费者可以要求美容机构如实告知相关情况,包括提供了哪些具体的美容医疗服务、相应的医疗服务费用是多少等若美容机构拒绝提供相应证据或伪造证据,消费者可以向相关行政管理部门投诉,要求相关部门介入调查在掌握证据的情况下,消费者可以向有管辖权的法律部门提起民事诉讼,要求美容机构返还不实部分的医疗服务费用,并承担给消费者造成的经济损失在与贷款机构之间的借贷关系中,由于存在欺诈,可以通过民事诉讼的形式主张该借贷合同无效刘俊海:消费者可以从两个角度入手维护自身权益,一是程序,二是实体从程序方面来说,首先要与美容机构、信贷公司协商,使他们纠正不规范的做法如调解未果,可以找消费者协会进行民间调解调解不成,可以找有关主管部门,例如工商行政部门如果还解决不了,可以选择法律程序,向法院提起诉讼就实体而言,消费者要明白自己可以行使什么权利,是行使解除合同权利还是要求违约?若企业违约,消费者有权要求继续履行,或要求相应的违约损害赔偿金;如达到根本性违约,如合同目的落空,消费者可以要求解除合同另外,由于整形技术不过关,给消费者造成精神痛苦,消费者也可以要求损害赔偿,甚至精神损害赔偿因此,维权的关键在于消费者要聚焦自己的利益诉求,使自己的权利和主张有坚实的法律基础和证据基础记者:整形业目前处于蓬勃发展时期,同时也出现了各类陷阱,比如“整形贷”消费者稍不留神就可能坠入各种陷阱王艳辉:消费类金融业增长迅速,已涉及各个行业,然而法律的制定和市场监管却依然处于滞后的状态人民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对于“美”的需求也不断增长在这一背景情况下,整容机构和借贷机构一拍即合,入行门槛低、行业管理宽松,导致“整容贷”乱象丛生针对目前的状况,我认为一方面应当从借贷公司等金融机构、美容机构的监管入手例如,提高门槛、建立健全管理机制、加大监督执法力度、制定监管制度等另一方面,消费者应当增强法律意识,理性消费在消费前,消费者应对所消费的内容、风险进行判断;在消费过程中,应注意保存相关证据一旦发现自己的权益受到侵犯,消费者应采取合法手段维护自身权益刘俊海:美容业欺诈行为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一是企业见利忘义,二是消费者不理性,三是监管有漏洞当信息不对称时,消费者与信息占优势地位的经营者之间处于不均衡博弈的状态针对这种情况,监管部门要挺身而出,担起恢复市场公平公正原则的重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