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幕资质虚假手术医美反变丑(未成年人医疗美容水货虚假手术)
“新手
瞎猫碰上死耗子,就多打几个点,总会弥散到这块肌肉”一名医美培训人员在进行岗前培训时,拿着演示笔,在另一名培训人员脸侧的咬肌处来回比划,画出了3×4cm见方的区域医美培训人员边指着咬肌边说,“就在这打几个点,一针打、三针打、四针打,咬肌范围大的人用五针打都行”吓人
央视曝光零基础医美手术速成班,线雕培训四天就能上手?注射肉毒素的美容项目,操作的核心是注射的“位点”和“剂量”,假货、水货直接影响了注射的“剂量”,一名不合格的操作人员,则极有可能因为“位点”把握不准,将求美者推到无穷的风险之下一家医美培训学校内的招生简章内,赫然写着“一期微整全科班,学费12800元,课程时间是六天”课程内容包含针剂注射类和线雕技术一期线雕全能班学费12800元,课程是4天,主要讲解医美营销、资源裂变、谈单技巧、朋友圈打造和线雕技术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此外赠送包括肉毒素在内的针剂注射类课程“最近这个八部委的文件太火了,你们特别担心那么我专门讲了一期课程,教你们怎么去规避这些风险”一名培训人员几乎是用喊的,“教育”着学员们对于今年6月,国家卫健委、公安部、海关总署等八部委联合印发了《打击非法医疗美容服务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然而,针对这一《整治工作方案》,医美培训班特地为此增设了如何规避的课程也正是由于商家的非法违规操作,导致肉毒素注射的医美事故频发医美不美反变丑,还有生命危险“热玛吉”“水光针”“线雕”……眼下,一些医疗美容名词流行起来同时,割双眼皮、垫鼻子等传统整形美容项目仍然受到青睐在爱美意识的驱动下,一些人尝试通过手术、器械等医疗手段来变美,有的“00后”甚至未成年人也加入其中然而,通过医疗手段进行美容,风险如影相随,来自消费者的投诉不断增多,给人以警示今年2月,演员高溜在微博公开发文称,自己曾于去年10月在广州一家叫做“熙施时光医疗美容门诊”进行医美手术,术后因发炎导致鼻头坏死,一时间引发社会热议,“黑医美”再度被关注天眼查显示,该门诊关联公司在2020年3月至10月期间曾先后遭到5次行政处罚,其中3次涉及违反《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中规定的“必须按照核准登记的诊疗科目开展诊疗活动”和“不得使用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医疗卫生技术工作”两项内容7月13日,网红小冉因抽脂感染不幸去世引发关注今年5月2日,小冉在杭州华颜医疗美容医院进行了抽脂填充手术,术后因皮肤溃烂、器官衰竭转入ICU抢救,两个多月后的7月13日因全身感染造成多器官衰竭,抢救无效身亡杭州市卫健委发布通报称,经杭州市医学会组织专家评估,这是一起医疗事故,华颜医疗美容医院存在术前缺乏认识、术中操作不当、术后观察处理不及时等过错,与患者死亡存在因果关系,承担全部责任,并已作出赔偿同时,西湖区卫健局对涉事医院做出警告和罚款的处罚,责成其停业整改,对负有责任的医务人员将做出进一步处理值得关注的是,医美领域围绕医疗事故产生的纠纷长期存在并逐年上升根据中国消费者协会数据显示,2015年-2020年,全国消协组织收到的医美行业投诉量增长近14倍不止杭州华颜医疗美容医院,国内多家上市或拟上市医美机构也难避纠纷例如8月赴港上市的伊美尔,据媒体报道,近五年来伊美尔全国各地的分支机构发生的大小医美事故几十余起经不完全统计,仅青岛的伊美尔国宾整形外科医院就至少发生6起医美事故此前在港股撤回上市申请的艺星,在黑猫投诉上显示,仅今年上半年,就有超6起因隆鼻、吸脂、耳部整形等项目失败,导致消费者投诉的案例中消协近日公布了2021年上半年11大投诉热点及典型案例其中,医疗美容、食品安全、房屋装修等成投诉的重点数据显示,2015年到2020年,全国消协组织收到的医美行业投诉从483件增长到7233件,5年间投诉量增长近14倍在医美方面,消费者投诉的主要问题有:一是医疗美容服务不规范,甚至发生人身伤害等严重事故;二是一些美容机构混淆生活美容和医疗美容,超范围开展美容项目,有些机构手续不健全,未依法办理服务项目审批等;三是机构内美容师、执业医师等人员没有相应资质,不符合要求;四是不规范使用辅助产品、药品和医疗器械等;五是发布虚假医疗美容广告;六是诱导消费者办理美容网贷,发生纠纷,维权成本高为营造焦虑虚假宣传,医美行业乱象多“无资质手术”、“定价混乱”、“虚假宣传”等行业现象引发广大消费者的关注,也挑战着大众的底线2月2日,人民日报以《理性看待、依法规范“医疗美容热”》为题刊发时评,点名热玛吉、水光针等医美服务“需要医疗安全条件的全方位守护”,并呼吁“立法禁止未成年人消费医疗美容项目”日益增加的变美需求,给美容机构带来了可趁之机虚假宣传、超出诊疗范围……造成了“颜值焦虑”下的行业乱象天眼查大数据显示,我国3.5万家医美相关企业中,超3,600家曾受到过行政处罚,其中30%的企业行政处罚数量达到3条及以上具体来看,在医美相关企业超6,200条行政处罚中,近2,000条涉及“发布虚假广告、虚假宣传”等相关内容,例如某机构宣称专注整形20年,实际经营却只有10年另外也有超200条处罚内容涉及“诊疗活动超出登记范围”,超140条涉及“使用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医疗卫生技术工作”频频出拳打击医美乱象背后,不乏医美行业“水货”肆行以肉毒素为例,一位医美行业人士曾在采访时表示,肉毒素合规市场2019年是36亿元的规模,肉毒素水货的市场规模是正规产品的2-3倍据东吴证券数据,2019年肉毒素水货销量超七成大量的水货和假货,侵蚀了部分正规市场规模,有分析认为随着医美项目的不断普及以及监管政策的持续规范,对应正规产品的市场规模有望持续扩张成都美透科技创始人林颖表示,水货肆行背后是医美机构渠道运营方式等决定,在政策密度难以全面触达水货领域痛点,水货市场规模的收缩或需要较长时间而更有一些医美App的广告文案引发了舆论的巨大反弹,其广告片设定了“女儿要自己做主,爸爸终于妥协”的场景等……对未成年人进行了不好的价值观、审美观的引导,更有很多未成年人因此陷入身材焦虑、容貌焦虑之中“很难有一个女生,可以从医美App全身而退”,就塑造年轻人的三观而言,医美APP的能量是巨大的一旦进入医美App便成了商家“精准围猎”的目标,这种“围猎”是多层次的首先,就是关于审美标准、人生价值、生活目的等宏大概念的观念再造一入医美APP深似海,越看自己越不爽,不在脸上动点手脚都不安而除此以外,医美App第二重围猎,就是“消费陷阱”的围猎时下,许多医美App大搞竞价排名、付费推广,使得许多劣质诊所甚至是黑诊所获得巨大流量和大量客源对此,8月27日,市场监管总局网站发布关于征求《医疗美容广告执法指南(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意见稿提出,市场监管部门依法整治各类医疗美容广告乱象,着力解决危害性大、群众反映集中的问题,对多种情形予以重点打击其中包括,违背社会良好风尚,制造“容貌焦虑”,将容貌不佳与“低能”“懒惰”“贫穷”等负面评价因素做不当关联或者将容貌出众与“高素质”“勤奋”“成功”等积极评价因素做不当关联从“28岁女护士进行脂肪填充术时因肺脂肪栓塞死亡”到“32岁女子做吸脂手术过程中意外身亡”,从“演员高溜整形失败致鼻尖坏死”到“女子做小腿阻断术致永远无法久站”……在整形越来越普遍的当下,“轻则毁容、重则丧命”的整形悲剧一再上演8月初,《法治日报》也刊文指出:面对整容低龄化趋势,我国法律针对未成年人整容的规范却几乎处于真空地带未成年人整容,法律该不该出手?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苑宁宁在采访时表示,未成年人心智和判断力还不成熟,对于美的认识也不成熟,整容很可能会给未成年人带来身心上的伤害,依据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的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有必要对未成年人整容进行规制作者 | 未来网记者张冰清图文综合来源: 未来网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联康生物科技团体 (00690.HK)与重庆民济告竣 战略相助共同开辟 医疗美容东西 新范畴
格隆汇7月10日丨2024年7月10日,联康生物科技团体(00690.HK)公布,团体正式与重庆民济医疗东西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重庆民济")告竣战略相助共同开辟医疗美容东西新范畴。此次相助不但拓展了团体在医疗美容东西范畴的业务,还加强了其在生物制药和医疗美容方面的...
-
自治区市场监管强力措施机构四严一(仿宋自治区机构市场监管医疗美容)
(网络图)在医美行业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行动中,自治区市场监管厅采取“四严一承诺”工作措施,坚持专项治理和双随机、信用监管相结合,对经营范围中含医疗美容项目的生活美容机构及其他市场主体、未经许可擅自开展医疗美容项目的生活美容机构实施差异化监管,逐步形成长态化监管机制,让非法医疗美容“无处藏身”(网络图)...
-
包教包会福州部门医生基础(记者福州水光包教包会医疗美容)
N海都全媒体记者林雅璇实习生王琳文/图短短三天时间,可以教会你玻尿酸填充、打肉毒素除皱,迅速入门“微整形”行业,培训结束后还可以拿到“微整形高级证书”或轻医美皮肤管理证书等,你心动吗?近期,福州部分美容培训机构招收学员,并承诺“包教包会”“终身免费复训”然而,记者了解到,实行针剂注射、肉毒素...
-
风险管理机构医疗美容法律(机构医疗美容纠纷风险管理医院)
医疗美容机构经营风险是指医疗美容机构作为市场主体之一,在日常经营或者在对外合作、市场推广中所面临的法律风险,具体如下:1.医疗美容项目未进行备案、收费项目未进行公示或价格欺诈由于存在医疗美容科目类别区分和项目级别区分,医疗美容服务项目需要及时向卫生行政部门备案同时,根据《价格法》等相关法律规定,医...
-
知了医疗美容(医疗美容卫生上海市健康专项整治工作)
关于印发《上海市打击非法医疗美容服务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沪卫监督〔2021〕22号各区卫生健康委、网信办、公安分局、市场监管局、邮政管理局、隶属海关,申康医院发展中心、有关大学、中福会,市卫生健康委监督所,各市级医疗机构:为进一步维护消费者权益,保障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国家卫生健...
最新发布
-
200多家公司脱手港股年内回购逾1500亿港元
2024-07-31 -
南山团体 发起部分要约收购 连续看好恒通股份将来 发展
2024-07-31 -
万科拟向苏州高新地产出售合资公司50%股权
2024-07-31 -
小摩下调诺瓦瓦克斯医药评级至“减持”
2024-07-31 -
“白酒股下跌空间已不大!”公募人士不认同瑞银证券看空观点 多家酒企也回应了
2024-07-31